2025年考研初试已经过去,最后的成绩有些还没出来,但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我们的成绩有了大概的预估。过去的就已经过去,大家目前应该做的,是竭尽全力筹备复试环节。针对同学们比较关注的复试中面试环节的有关,大家对跨考教育的张老师进行了一次专访。张老师曾在高校中担任多年的复试考官,具备丰富的复试应试经验。上一次,张老师就面试礼仪向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时间建议,那样本次张老师将向大伙介绍的是面试方法。下面是张老师的采访整理。
关于面试方法:
第一想说的是,不少同学把面试想得过于简单了,感觉面试就是和考官简单地面对面议话,考官感觉差不多认可,就录取了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。面试的通过,是有着科学的评测标准的。具体来讲,面试有着精心设计的,在面试的环境下,考官会通过面议对考生进行察看,评测考生的常识、能力与表达能力。所以,针对面试的形式和特征,大家需要充分做好筹备。
关于谈话素材的采集:
所以,在面试前,考生必须要做充分的谈话素材的采集。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是关注新闻。面试中必不可少对时事和热门的考查,即使是专业常识的考查,总是也是以时事热门为话题的。所以,要多看新闻,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。
第二就是知道专业常识的热门和导师研究方向。和初试不同,面试中对专业常识的考查不局限课本,会更灵活。考生切忌空谈理论,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,防止纸上谈兵。另外建议同学们平常多看有关专业范围的期刊,对所考试报名导师的学术看法、论文著作应该有较深的认知,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量的把握。
最后是个人素材的采集,这个其实非常重要,但考生总是都忽视了。你要仔细回想学校的学习生活和你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,这类都是素材,面试中考官会问到的。譬如你有哪些历程,善于什么,你为何选择这个专业,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样的展望;你的在这个专业上研究的历程;你的实践能力、交流能力怎么样,是不是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才能;你的短期学习计划和长期职业进步目的是什么等等。这类问题,考官未必会问到,但筹备还是很重要,由于这是你展示个人风采的好机会,通过回答这类问题,你的个人素养也就展露出来了。
关于自我介绍:
考生的面试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,考官的提问都来自学考试生提交的材料中自我介绍中的部分。所以,考生在面试前,应该先筹备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。一般来讲,自我介绍要体现名字、学校、职务、优势、理想的专业、职业梦想等等。总之,要体现源于己三观非常正、认真努力、对考试报名该校非常执着。自我介绍必须要提前筹备好,最好有一个说话的艺术或者草稿,列一个提纲,开始前背一下。但还是应该注意临场发挥。你的历程是非常重要的。重点要介绍你做过什么研究,论文题目是什么等学术方面的经验,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简要介绍就能了。介绍的时候尽可能客观,不褒贬自己,只须你的讲述充实、非常有内容,就会打动考官。
关于语言表达:
面试中与考官的交流时间是非常短的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考官就会依据你的回答来断定你的水平,甚至可能决定录不录取你。还有就是考官一天之内会面试不少考生,比较容易厌烦。所以在回答问题时绝对不要拖拖拉拉。你的回答应该是有条理的,依据提问,心里先找出一个中心论点,然后组织论据证明,按着1、2、第三的形式进行论述,最后进行总结。因此,中心论点的提取必须要准确,不要由于怕导师等久了,就草率地拟一个论点。你对于这个论点没什么技巧和理解,说着说着就会无话可说,大伙都冷场就非常尴尬了。所以这样的情况必须要防止。表达过程中,还需要注意举止,注意和考官的互动,这类东西也非常重要,我在《赢在复试》这本书中对于表达能力还有着详细的解说。除此之外,考生还应该注意的是,上面所说的这种三段式的回答必须要简洁,尽可能用一句话说了解,不要有长篇的细节讲解。
关于正确答案:
不少考生都会担忧,考官的问题,答错了如何解决?事实上,我也过去给我的学生们一再强调,面试考查的从来不是答案本身,回答问题的过程就已经是考查考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了。所以,这需要考生对问题要有我们的见解,不要想当然地就给出答案,要把考虑过程、剖析脉络表述出来,考官重视的就不是你的答案,而是你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。再说,不少问题在学术上本来就是百家争鸣,有不一样的见解和答案,这再正常不过了。还有就是,在口头表达上必须要简明扼要,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对问题进行解析,条理分明、逻辑明确,就能了。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。出色的面试者是占据主动权的。你要用你的话题吸引评委的关注,提起考官的兴趣,把评委往你熟知的范围引导。这就引出我下面要讲的问题,如何才能在面试中学会主动。
关于学会主动:
在和考官交流的过程中,考官会随时提问他们有兴趣的问题,这就需要考生在学会学常识的同时,还要擅长随机应变,化被动为主动,由自己来学会谈话内容的主导权。要做到这一点,最重要的就是从考官的问题中挖掘我们的善于点,把为引导我们的思路上。如此一方面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,其次也让考官们对你产生兴趣,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你在某方面是善于的。考官们对你的印象就深刻了。但这个引导,应该注意过渡。我见过一些学生急于表现自己,甚至不听考官问的什么,一味地往自己善于的话题上引,那就不是学会主动了,你会非常被动。譬如,考官向你提问,刚开始先回答几句,然后趁机组织语言,将谈话的主题引向你的本科毕业论文,整个谈话的内容基本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了。
关于不懂装懂:
不懂装懂是最致命的,这反映出考生的学识和态度,碰到不会的问题就直说自己不会,没必要弄虚作假,你不会的问题,即使如何弥补,考官也能一眼看出破绽。坦诚一点,反而可以证明你的人品。当遇见自己完全不懂问题时,不要慌张,诚恳地对考官说自己不太知道,请求换个问题,不要担忧,考官一般都会赞同你的请求的。假如对考官的提问模棱两可,可以跟考官说,自己在这个方面确实知道得不多,但在其他方面比较熟知,能不能从自己熟知的角度试着进行解析,这个时候考官一般都会叫你说下去的。如此,你的诚实又会给你加一分。考官甚至会对你的角度更有兴趣。假如你的回答能引起他们的共鸣,那样你的复试成绩一定差不了。
关于态度:
面试时候要维持谦逊,这个我感觉没必要过多强调,但偏偏每年都有人犯如此的错误,实在是叫人揪心。我承认,学一些确实非常牛,有三个月复习就初试过线的,还有本科阶段就已经发表过学术论文的。这类是值得一定的,但这不可以成为你骄傲的资本。面试你的老师不止是以后你学术研究上的老师,更是本学科范围的专家,所以必须要维持低调。一些在导师听来只不过好项目的,有些学生就会吹嘘不止,甚至偏离了提问的问题本身。不少东西,考官有兴趣了自然会问,不必过度强调。
以上便是张老师对同学们的一些点拨。面试中有不少方法都应该注意,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调整状况,展示最真实的自我。期望此次采访可以对大伙有所帮助。复试不远了,期望同学们认真筹备,调整状况,考上理想中的学府。